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两会医声| 庞国明代表: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 让中医药服务便民惠民

河南健康网 2024-03-0986458

关于加大对基层急需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   庞国明

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实施以来,“三医联动”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各地各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明显。基层以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为抓手,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和分级诊疗等工作目标正在逐步实现。

2月28日,国家卫健委召开新闻发布会指出:国家中医管理局、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牵头会同各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工作机制。中央投资近130亿元推动基层中医服务能力等建设,然而基层不可忽视的一个现象是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亟待加强,特别是基层中医药人才严重短缺,基层群众看中医难、看高水平的中医难上加难。在走访调研中发现,有部分中医馆存在中医师缺乏,“有庙”而“无和尚”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未能很好地利用国家投资已搭建的平台开展中医药诊疗活动。县级中医院、乡镇卫生院普遍面临中医人才招录难的局面。不要谈中医硕士、博士,就连本科都不愿到县乡工作,基层中医药人才供给端严重不足,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已成为医改中短板中的短板,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2023年2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列出了“基层人才培养计划”专项,提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素质逐步提升,更好适应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需求”建设目标。

为此建议:

一是扩大中医药院校中医药本科、专科教育招录计划,实行对基层中医药院校紧缺专业、紧缺人才及专科生财政补贴政策。目前,河南仅有2所本科院校、12所大专院校、1所中专院校招录中医临床专业,每年毕业生中能够参加医师类别考试的不足8000人。近三年,每年通过中医类别执业(含助理)约5000人。无论是总量还是增量与西医师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因此,进一步扩大中医院校中医临床专业及乡镇卫生院中医馆急缺专科人才等招生规模及财政补贴。逐步缩小与西医临床专业在校生数量差距。

二是尽快恢复中医传统师承教育,作为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千百年来,中医传统师承教育培养造就了一代代中医药人才,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成才率,成才质量不亚于现代院校医学培育。应鼓励有工作经验,符合带教条件的中医师收徒带教。由政府牵头,出台相应配套政策,规范中医师收徒办法、条件,加强过程监管,完善考试考核办法。建议从非医专业大专以上毕业生中招录,既可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又可以多一条中医育人成才途经。可先由地方作为改革试点,待运行成熟后推广全国,逐步形成中医人才培养由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并行的“两条脚走路”的中医人才成长机制。

三是丰富中医人才培养渠道。进一步强化和规范中医确有专长人员考试考核工作。真正为确有中医药一技之长的社会人员合法执业破除障碍。全面扩大西医学习中医规模。在全国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面启动西医学习中医行动,做到“愿培尽培”、“应培尽培”、“择优资助”。

四是探索符合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教育新模式。将中医药文化教育纳入到中小学必修课,从小培养孩子对中医的浓厚兴趣。中医类高等院校可将中医药学专业作为一门特长专业,像“音乐”、“体育”、“美术”等一样,实施对口招生;学生则可从小通过参加中医特长班或师承方式学习中医药知识,以特长生身份参加高考,并享受高考相关优惠政策,进入大学继续深造,这样就建立起符合中医药连续教育特点的教育模式,让孩子们练好中医药“童子功”,将来成为中医药人才。建议在河南开展试点工作。

五是全面加大乡、村两级从业人员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力度。由政府主导,纳入财政预算、设立财政专项,将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经典特色绿色疗法,尽最大限度向基层推广,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末病优势和简、便、廉、验的特点,优化基层医保基金支出结构。将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对象和使用资质人员扩大到在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护理、公共等专业技术人员。出台经过严格培训和考核后,依法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政策和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基层群众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全面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馆建设,实现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提升中医馆服务能力。出台名医堂带徒制度,布局建设一批名医堂,推动名医团队入驻,服务广大基层群众。

来源:开封市中医院糖尿病科

编辑:任卫英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