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血重生!郑大三附院多学科联手救治重症RH溶血早产儿
这天,新生儿重症监护科的电话响起,“有一个31周的孩子,重症RH溶血,半月前曾行宫内输血,目前胎儿宫内窘迫,即将行剖宫产娩出,请速派人员至手术室准备抢救。”
接到电话,新生儿科的医生护士立即赶至手术室,产科麻醉科紧张有序的合作,迅速完成了剖宫产,宝宝小琪(化名)出生了,但肤色苍白、没有哭声、也不会动,医护人员迅速进行了气管插管、心肺复苏等抢救措施,终于宝宝会动了,心跳也逐渐有力了。
转运至新生儿科后,检验结果回示小琪的血红蛋白只有41g/L。正常情况下,类似体重的宝宝血红蛋白应在135-190g/L,严重贫血时新生儿会有生命危险。
值班医生迅速联系血库配血为小琪进行了第一次换血治疗,简单来说是给孩子输新的红细胞和血浆,同时抽出适量的血,以达到纠正贫血、治疗溶血的目的。
但换血后,因小琪体内溶血仍非常严重,很快又出现了严重贫血,仍需要再次换血治疗,但RH阴性血很是紧缺,管床医生连夜沟通协调,终于在第二天凌晨为小琪输上了血,作为孕妈妈的管床医生华医生深知孩子父母紧张焦虑的心情,同护士一起彻夜守护着小琪顺利完成了第二次换血,换血后小琪的血红蛋白升到了132g/L,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经过一个多月的细心照顾,小琪终于顺利出院回家了。
很多人都不知道血型还有RH血型,我们来了解一下~
人类的血型除了常见的ABO血型系统,还有RH血型系统。在RH血型系统里,红细胞表面如果存在D抗原,就被称为RH阳性;若缺乏D抗原,则为RH阴性 。RH阴性者极为稀少,故也被称为 “熊猫血”。
RH 溶血是怎么发生的呢?
RH溶血主要发生在母亲为RH阴性,胎儿为RH阳性的情况下。当母亲第一次怀孕且胎儿为RH阳性时,在孕期或分娩过程中,胎儿的RH阳性红细胞有可能进入母亲血液循环,此时免疫系统会将这些RH阳性红细胞视为外来 “入侵者”,从而产生免疫反应,开始产生抗 RH阳性红细胞的抗体。不过,初次免疫反应产生的抗体量相对较少,而且大多是不能通过胎盘的IgM型抗体,所以第一胎通常不会发病。
但当母亲再次怀Rh阳性胎儿,免疫系统就像是有了战斗经验的“老兵”,迅速大量地产生IgG型抗体,这些抗体能够轻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红细胞表面的Rh抗原结合,引发更为严重的溶血反应。
RH 溶血有哪些临床表现
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出现,且黄疸进展迅速,如果不及时治疗,过高的胆红素可能透过血脑屏障,引发胆红素脑病,对宝宝的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害,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贫血:由于红细胞大量被破坏,新生儿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胎儿水肿:多见于重症RH溶血,胎儿出生时全身水肿、苍白,皮肤出现瘀斑,还可能伴有胸腔积液、腹水等症状,严重影响胎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RH溶血虽然是一种较为严重的新生儿疾病,但只要我们了解相关知识,提前做好预防措施,孕期密切监测,及时诊断和治疗,大多数患儿都能得到有效的救治,健康成长。希望每一位准妈妈都能重视孕期检查,为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